心理学上,有个概念叫自我界限,是指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,也称之为心理围墙。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,在围墙之内才会觉得安全,而一旦有人越过自己的心理边界,强行进入到自己的领地,就很容易丧失掉安全感和信任感,激起内心的反击。然而,生活中,很多父母喜欢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,以为一旦发现孩子做得不好就可以马上提醒并帮助孩子纠正错误。其实,父母不过是以保护之名过度窥探孩子的隐私,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
究竟是什么能给学习的大树供给源源不断的养分,让它自由生长呢?是孩子内化、自发的学习兴趣与动机。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这棵学习大树的树根是否强劲有力呢?来自亲子关系的安全感对于学龄前的孩子,亲子关系是很关键的。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氛围,自己的家庭氛围来自夫妻双方及家庭的每一位成员。孩子年龄越小,尤其是在3岁以前,父母对孩子基本生活的照顾会越多,而孩子这些基本需求的满足,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。来自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,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、家教和家风,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。 2021年10月23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八号,公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。2022年1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正式实施。中华人民共和国
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寄予了高期望,为此而不惜投入。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与重视本是好事,遗憾的是,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关注与重视出现了误区,甚至扭曲和变异。于是,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:“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导师,应该去做些什么?”显然,这是每一位家长都需要思考、需要学习的问题。 现代